新闻资讯

案例中心

news and information


米乐体育app下载安卓: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26家医院集体被罚;三年赚25亿创新药倒爷的生意经 等8条快讯

2024-01-02 07:07:55 | 来源:M6米乐官网 作者:m6米乐官网下载

  通报显示,此次最高涉案金额医院为巴州华龙医院。通报称,2023年5月,四川省医疗保障局飞行检查组对巴州华龙医院自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6日期间的医保基金结算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发现该医疗机构存在重复收费、串换项目收费、过度诊疗等情况,共涉及医疗费用249900元,其中医保基金支出191287.2元。

  依据《巴中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医保部门对其作出如下处理:1、责令该医疗机构退回违法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并依据相应时间段处违约、违规金额;2、责令该医疗机构立即整改存在的问题;3、在本系统内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负责人。目前,损失的医保基金191287.2元已全部追回,违约金及处罚金149029.4元已全部上缴。

  2023年6月,巴中市巴州区医疗保障局对巴中华慈医院自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的医保基金结算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发现该医疗机构存在:1.低值耗材收费;2.串换项目收费;3.超物价标准收费;4.过度诊疗等医疗总费用28260.88元,其中医保基金支出17857.72元。

  依据《巴中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医保部门处理结果如下:1.责令该医疗机构退回违法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并依据相应时间段处违约、违规金额;2.责令该店立即整改存在的问题;3.在本系统内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负责人。目前, 损失的医保基金17857.72元已全部追回,处行政罚金18331元已全部上缴。

  雅培医疗用品(上海)有限公司报告,由于部分特定型号、特定批次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产品有几率存在器械故障,生产商圣犹达心脏医学节律管理有限公司St. Jude Medical Cardiac Rhythm Management Division对其生产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Pulse Generator(国械注进)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一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报告,由于部分设备缺少安全警示标志和患者入射基准点的原因,生产商飞利浦医疗系统荷兰有限公司Philips Medical Systems Nederland B.V.对其生产的移动式C形臂X射线系统(国械注进、国械注进)、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国械注进、国械注进、国械注进)、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国械注进、国械注进)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三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报告,由于部分脑保护设施上的两个标签方向错误,会导致近端和远端的充气和放气口识别错误问题,生产商意大利英泰克股份公司Invatec S.p.A.对其生产的脑保护设施(国械注进)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二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报告,由于发现部分套件中尖头开路器存在错误标记问题,生产商美敦力导航股份有限公司 Medtronic Navigation, Inc.对其生产的导航手术工具(国械备20181483号)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二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报告,由于接地电缆的颠倒安装问题,生产商美敦力导航(利特尔顿)股份有限公司Medtronic Navigation, Inc. (Littleton)对其生产的移动式O形臂X射线机(国械注进)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二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报告,由于在特定国家/地区的特定产品中,电子使用说明书(e-IFU)未发布到电子使用手册(e-Manuals)网站的原因。生产商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对其生产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Implantable Pacemaker(国械注进)、经导管植入式无导线起搏系统Transcatheter Leadless Pacing System(国械注进)、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nsertable Cardiac Monitor (ICM)(国械注进)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三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巴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报告,由于少量应用于灭菌用途的非供人类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泌尿导丝垫料盒被混入成品的原因,生产商贺利氏医疗配件有限责任公司Heraeus Medical Components, LLC对其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泌尿导丝Solo Plus Hybrid Guidewire(国械注进、国械注进)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三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锐适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报告,由于英文标签上灭菌标识错误的原因,生产商锐适公司 Arthrex, Inc.对其生产的骨科手术器械Orthopedic Instruments(国械注进)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三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爱德华(上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报告,由于涉及批次中的少数产品存在潜在的堵塞问题,生产商爱德华兹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Edwards Lifesciences LLC对其生产的心排量及压力监测传感器CO And Pressure Monitoring Sensor(国械注进)、一次性压力传感器Disposable Pressure Transducer(国械注进、国械注进)、心排量及压力监测传感器Acumen IQ Sensor(国械注进)、一次性使用压力传感器Disposable Pressure Transducer(国械注进、国械注进)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二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施乐辉医用产品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报告,由于部分产品包装错误的原因,生产商美国施乐辉有限公司Smith & Nephew, Inc.对其生产的全膝关节系统(国械注进)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二级召回。涉及产品的型号、规格及批次等详情信息见《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2023年4月18日12时50分,北京市丰台区靛厂新村291号北京长峰医院出现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9人死亡、4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831.82万元。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丰台长峰医院“4·18”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因事发医院违法违规实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力、日常管理混乱、火灾隐患长期存在,实施工程单位违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缺失,加之应急处置不力,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不落实而导致的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北京市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20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应急管理部纪检监察组和消防救援队伍相关纪检机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规依纪依法对事故中涉嫌违纪违法的41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自2015年开始的国家药品谈判,到2023年,已有400种药品以平均降幅超50%的价格进入公立医疗机构使用,其中涉及30种罕见病治疗药物。

  谈判降价后,国谈药品的供应和使用问题成为关键,尤其在与医院、药店、医保政策的衔接问题上。为了让临床急需药物在国谈后顺利入院使用,国家试图通过对公立医疗机构采购的谈判药品实行单独核算、允许患者凭处方在社会药店购买药品等策略加速国谈药品可及。

  然而,不同于慢性病、肿瘤等疾病治疗路径明晰,纳入国谈的罕见病治疗药物要想走通“最后一公里”,仍有较大难度。

  单独核算支付政策的制定、门诊用药的特殊政策、院内院外用药渠道的打通,乃至罕见病国谈药的进院环节,任一环节遇到阻力都将直接影响罕见病患者的用药。据统计,一种新药需要3-4年才能在我国数百家高水平医院中得到较为充分的配备。

  为解决用药问题,患者群体成为推动政策执行落地的重要一方。看到罕见病患者群体为打通复杂用药环节时的不易,蔻德罕见病中心(CORD)以《“破局最后一公里”——罕见病国谈药落地情况调研报告及政策建议(2023)》(下称《报告》)这一研究,试图为众参与方献策,一同攻破这一难解困局。

  《报告》梳理了曾通过国谈纳入医保的罕见病药品共有30种,涉及18个罕见病病种。据测算,罕见病国谈药物的落地情况必然的联系近80万罕见病患者群体的用药情况。

  在对21种样本罕见病药品的进院情况做量化分析后发现,罕见病谈判药品在全国医疗机构的可及性处于偏低水平,大部分药品只有90家医疗机构配备,仅覆盖13%的罕见病协作网医院。

  《报告》梳理发现,重点城市的协作网医院药品配备率最高者为昆明市(37%),最低的是西宁市(4%);对于重点城市内的协作网医院,单个医院内的罕见病国谈药种类并不齐全,大多数城市平均医院配备率为17%。

  在有药有政策的前提下,缘何药物的最终执行情况不理想?如果将药物的可及性拆解为“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分别指的是医疗机构与患者两方。那么,具体来看,即医院的医生是否愿意开这个药物,病人是否能负担得起这款药。不考虑药物生产、配备、储存、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该怎么样才能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呢?

  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影响了医生使用这类药物的积极性。《报告》分析,罕见病的谈判药品大多数为高值药品,而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高值药品会面临较大的控费压力,因为卫健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考核中,许多指标会与费用挂钩,比如药占比、次均费用、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这些考核束缚了医疗机构引进谈判药品的积极性。

  想要让医院愿意配备,医生有用药的积极性,蔻德罕见病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李林国认为,首先要改变考核体系,鼓励提升诊疗罕见病的能力,并完善罕见病国谈药药品临时采购的相关规定,优化流程,为临床有需求的罕见病患者增设药品进院的绿色通道,包括明确药事会的期限、国谈药物配备,监督指标和激励指标等。

  “病有所医、医有所药、药有所保、保有所得”是恒久命题,在罕见病领域尤为突出,遗憾的是,罕见病的诊治首先卡在了“病有所医”环节,医院、医生对罕见病的诊疗、用药、支付政策等情况仍处在摸索阶段。

  2022年末,全国公立医院有11746个。从数量来看,324家罕见病协作网占公立医院的比例仅为2.8%,意味着罕见病诊疗资源较为稀缺。

  “谈罕见病国谈药的可及问题,首先要关注到背后的医疗可及性问题。”国家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副会长刘军帅在10月14日的《报告》发布会分享中将之归结为罕见病国谈药很难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直接原因。

  李林国希望,全国可以对医疗机构罕见病诊疗能力进行排名,或者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医疗机构提升罕见病诊疗能力。

  在发布会现场,被谈论最多的还有门诊用药的问题。由于门诊与住院的起付线与报销比例有很大差异,门诊特病和特药管理政策中纳入罕见病药物,将对罕见病患者群体用药产生重要影响。

  以脊髓性肌萎缩症为例,渤健公司诺西那生钠注射使用,住院报销,患者一年支付1.5万至2万,罗氏的利司扑兰是口服用药,门诊报销,患者自付3.5万至4.5万。由于进入国谈,诺西那生钠降价幅度更多,但使用该药物需要住院、做检查,另外的成本随之增加。对于患者而言,门诊报销比例若与住院同步,将更为便利。

  另一个对谈判药品可及性影响较大的是“双通道”政策。2021年5月1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双通道”是指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

  “双通道”政策执行后,电子处方流转,国谈药物可在定点药店进行购买,但是同样会存在用药费用算在处方医院的DRG费用里,注射类药物药店无法注射等情况,使得药店和医院都不愿意销售这类药。

  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副会长、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平洋建议,一是推进门诊共济改革,合理调整门诊待遇政策。二是完善住院DRG支付政策。三是建立门诊特殊病种管理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医院配备了药物,但是患者未能及时了解信息,而产生供需不匹配,最终高值药品过期浪费的现象。

  李林国分享的案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她说,有患者群团结起来,直接与医院沟通需求,请医院帮忙采购,尽量做到采购当天就来取药,不让医院产生储存成本,减少药物过期风险。而在医院层面,无论是建立特色专科,还是协作网之间科学分配不同罕见病的诊疗,都能让药物的可及更高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认为,住院向门诊转移是大方向,线下向线上转移是大方向。

  实际上,能够精准识别需求、确定需求的路径有很多,在蔲德罕见病中心高级顾问、琅钰集团首席商务官李杨阳看来,互联网的配送体系在罕见病国谈药问题上同样适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主任李亦蕾带来了广东经验的分享。广东省卫健委推出了罕见病用药可及的软件,患病的人能通过软件查找哪些医院配备了所需药物、配备库存多少等信息,并能及时与医院进行沟通。通过信息互通的方式解决了患者的可及性问题。

  政策的可持续性同样重要。部分地区没有出台单独支付的政策是出于担心政策的不可持续对患者权益产生影响。确实有政策出台没多久,最后取消的情况。例如,四川曾经有一段时间,罕见病药全部自动进入门诊的特药支付后运营了一段时间,但是没多久政策取消了。此外,有专家提出,有没有可能性罕见病的药物也可以由医保局在某些重点的网格机构中,对罕见病的药物能够提前支付,垫资一部分,然后解决医院里面资金的困难,解决医院里面进不了的问题。

  10月24日,沃森生物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玉溪沃森生产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中文商品名为沃安欣,印尼商品名为Valenina,PCV-13)于近日获得印度尼西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POM)签发的《上市许可证》。 沃森生物在公告中表示,这是该公司国际化战略达成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根据沃森生物公告,肺炎的主要细菌病因是肺炎球菌。据统计,印度尼西亚49.5%的肺炎病例中均可检测到肺炎球菌,肺炎也是印尼5岁以下儿童的头号传染病杀手,可导致约17%的儿童死亡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全世界所有国家引进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印度尼西亚于2017-2019年实施了为期三年的PCV-13试点接种计划,在试点区域内疫苗接种覆盖率每年都超过了80%。基于该试点计划的成功实施,印尼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ITAGI)推荐将PCV-13的接种推广至印尼全国。2020年,印尼卫生部宣布将PCV-13纳入其国家免疫计划。印尼卫生部采取阶段式引进,2020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常规接种,并于2022年3月宣布推广至全国。

  公开资料显示,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能有效防止6周龄-5周岁婴幼儿遭受1型、3型、4型、5型、6A型、6B型、7F型、9V型、14型、18C型、19A型、19F型和23F型肺炎球菌的侵袭,提高免疫力。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产品总体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与对照疫苗相当,但在小年段(1岁以下)中,局部的发红、全身的发热、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根据沃森生物官网资料介绍,其13价肺炎结合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1)精湛多糖提取工艺,确保抗原完整性;2)采用间接结合法减少载体对多糖抗原表位的屏蔽,结合的活化剂不破坏多糖结构;3)不含有Tween-80(聚山梨醇酯80)、琥珀酸盐、防腐剂,选用经典的PBS缓冲体系,安全性更有保障;4)采用应用广泛、不具有致病性、耐受性良好、生产工艺成熟的TT载体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抗原低剂量时即可发挥较强的免疫活性、不影响Hib应答等多种优势;5)产品质量全面达到欧洲药典要求等。

  沃森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其13价肺炎结合疫苗可以为印尼儿童提供高效保护,同时能够为印尼节省卫生支出,推进印尼达成“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当前,该公司正与印尼合作方一起积极推进该产品在印尼的本地化生产。

  临床实验是评估新药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步骤。通常情况下,临床实验需要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进行,并且需要收集足够的数据来评估药物的效果。然而,有时候一些临床实验因为药物效果显著而提前终止。这种情况下,药物的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证明,进而可以更早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提前终止的临床实验通常发生在临床2期或3期研究,因为这些阶段更加关注药物的疗效。

  临床试验中需要坚持的前提之一是临床均势。临床均衡的概念最早是由弗里德曼于1987年提出,指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应保持均衡,如果均衡被扰乱,应终止研究,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临床试验因临床均势被打破而提前终止大部分都是不好的消息,比如招募不到足够的患者、效果不明显、安全性差等。试验效果非常好而提前终止的情况则相对罕见,当然这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临床试验会委托独立的数据监察委员会对试验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当数据足够给出结论时,试验可以提前终止,以保护试验参与者的利益。这是因为继续进行试验将违反临床均势,对新加入试验或继续参与试验的患者来说,被分配到疗效较低的治疗组将面临不公平的待遇。

  提前终止临床实验对药物研发和患者治疗都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提前终止可以加快药物的上市进程,使药物更早地可供患者使用。这对于那些没有其他有效治疗选择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其次,提前终止临床实验可以为药物研发者带来商业上的优势。药物研发是一项昂贵的过程,而提前终止临床实验可以减少研发成本并提前获得市场份额。

  提前终止的临床实验并不常见,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发生。以下是一些提前终止临床实验的例子:

  2023年9月18日,生物技术公司Anthos Therapeutics宣布,阿贝拉昔单抗(Abelacimab)因出血明显少于利伐沙班,疗效上呈现“压倒性的优势”,在数据监测委员会建议下决定提前终止治疗房颤的2期AZALEA-TIMI 71研究。

  利伐沙班是治疗房颤的标准抗凝药物之一,而抗凝治疗最大的不良反应是增加出血的风险。阿贝拉昔单抗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具有针对XI因子和XIa因子的双重抑制作用。由于XI/XIa因子抑制剂-阿贝拉昔单抗显著在保证抗凝效果的同时,出血风险大大减少,AZALEA-TIMI 71研究提前终止;对照组患者可以选择从利伐沙班组转换到阿贝拉昔单抗组。

  两年前, 阿贝拉昔单抗的2期疗效ANT-005 TKA研究便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结果显示阿贝拉西单抗明显优于标准治疗依诺肝素,相比依诺肝素,其使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降低了约80%。该成果于2021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20 23年10月11日,诺和诺德宣布提前终止其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患者和慢性肾病患者的3期临床FLOW试验。独立的数据监测委员会认为中期分析结果达到了特定的预设标准,因此予以停止该试验。预计FLOW数据将于 2024 年上半年发布。

  FLOW临床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优效性试验,比较注射司美格鲁肽1.0mg与安慰剂作为标准护理的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结局的预防进展和肾脏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影响。其自2019年正式启动入组,计划在28个国家的418个研究地点进行,预计入组3524例肾病患者,计划试验时间约5年。现在揭盲的临床数据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发布,相比原计划提前了约一年。

  FLOW临床实验提前宣布成功,无疑为司美格鲁肽在新一代“药王”竞争中赢得了更多优势,2023年则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大关。

  索凡替尼由和黄医药研发,于2006年立项。2019年6月,索凡替尼在治疗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NET)的3期SANET-ep研究中中期分析达到主要疗效终点,提前终止研究;2020年1月,治疗胰腺NET的 SANET-p也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经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推荐提前终止研究。

  索凡替尼是一种具备多种作用机制的抗癌新药。它能够最终靠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来抑制血管生成。另外,其还可以抑制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借此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索凡替尼的多重作用机制让它可以与其它癌症免疫疗法联用,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

  索凡替尼的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NET)研究名称为SANET-ep,研究表明,索凡替尼在非胰腺NET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明显获益。与安慰剂组的中位PFS 3.8个月相比,索凡替尼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达到了9.2个月,提升了2.4倍, ORR为10.3%,63%的非胰腺NET患者实现肿瘤缩小,并在所有亚组中均观察到了索凡替尼的治疗疗效。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对SANET-ep数据预先设定的中期分析表明,索凡替尼已经成功达到PFS的预设主要疗效终点,因此决定提前终止研究。

  索凡替尼的胰腺NET的研究名称是SANET-p,研究结果表明,索凡替尼与安慰剂相比,中位PFS提高了3倍(13.9个月对4.6个月),ORR为19.2%,84%的胰腺NET患者实现减瘤获益,疾病进展风险下降66%。因疗效同样显著,而提前终止。至此,胰腺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两类患者,都可以在治疗中选择索凡替尼。

  索凡替尼于2021年6月及2020年12月,在中国分别获批用于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索凡替尼治疗胰腺及胰腺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药申请滚动也已提交至FDA审核。2021年4月,FDA授予索凡替尼快速通道资格,进一步加速了其审核。2022年5月2日,FDA发出完整回复函,认为当前基于两项成功的中国 III期研究以及一项美国桥接研究的数据包尚不足以支持药品现时于美国获批,需要纳入更多代表美国患者人群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来支持美国获批。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款由我们国家自主开发的疗效十分出众的药物,与全世界患者见面的时间不会太长。

  2022年3月16日,礼来和勃林格殷格翰联合宣布,基于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的建议,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治疗慢性肾病(CKD)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EMPA-KIDNEY提前终止。与安慰剂组相比,恩格列净使CKD患者肾脏疾病进展或心血管死亡的主要终点的风险降低了 28%,全因住院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4%。

  恩格列净是一种口服、每日一次、高选择性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在血糖水平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制SGLT2可阻止糖被肾脏再吸收,促进糖分从尿液中排出。此外,恩格列净还可防止盐的再吸收,从而增加体内盐的排泄,降低身体血管系统的液体负荷,有助于减少心血管死亡。

  目前, 恩格列净已被FDA批准多项适应症。2022年恩格列净的全球营收高达82.15亿美元,位列全球第15位,且仍处于高速增长趋势中。

  在全球最大规模的3期临床心衰试验PARADIGM-HF中,研究发现,与标准疗法依那普利相比,Entresto可使心血管死亡率降低20%, 这一优异结果使该研究而提前终止。

  Entresto是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类药物,来降低衰竭心脏的压力。这是一种每天服用2次的片剂,其通过增强心脏的保护性神经内分泌系统(NP系统)并同时抑制有害系统(RAAS)来发挥作用。

  Entresto成为20年来首个心衰新药,于2015年获得FDA批准,并在2017年在中国获批上市。Entresto上市以来,销售不断创新高,2022年,销售收入达到46亿美元,在心衰领域可谓一骑绝尘。

  2021年3月15日,赛诺菲和再生元两家公司合作开发的PD-1抑制剂cemiplimab(商品名Libtayo)在宫颈癌3期临床试验中因主要终点—总生存率(OS)结果积极而提前终止。

  该项3期临床旨在比较cemiplimab与化疗治疗转移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差异。

  结果为,cemiplimab使总体人群死亡率降低了31%,cemiplimab组患者的中位OS为12.0个月,化疗组为8.5个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死亡率降低27%:cemiplimab组中位OS为11.1个月,化疗组中位OS为8.8个月。腺癌患者中,死亡率降低44%:cemiplimab组中位OS为13.3个月,化疗组中位OS为7.0个月。疗效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未发现cemiplimab新的安全信号。

  Cemiplimab是第一个在3期试验中证明与化疗相比生存期显著改善的PD-1抑制剂。目前,欧盟委员会已批准cemiplimab作为单药疗法,治疗铂类药物化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成年患者,且无论PD-L1状态或组织学如何。

  提前终止临床实验是一个罕见但重要的事件。当药物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明显的疗效时,提前终止可以更早地为患者提供治疗,并加快药物的上市进程。然而,提前终止也需要谨慎考虑,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充分评估。对于提前终止的临床实验,后续的监测和研究仍然是必要的,以确保药物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原本想靠license in+“淘金中国”的故事行走江湖的联拓生物,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会做起“倒爷”的生意,还能靠低买高卖赚上一大笔。

  第一桶金是在一年前,联拓生物将引进的RSV药物权益转卖给辉瑞。通过这次转卖,联拓生物不仅赚回了首付款,还获得了躺着就能拿销售分成的机会。

  第二桶金是在一天前,联拓生物将引进的mavacamten药物权益转卖给了百时美施贵宝。这一买一卖之间联拓生物收入3.5亿美元,约合25亿元。

  联拓生物这种创新药另类赚钱故事,与其眼光有关,在药物研发早期就发现并敢于下注。除此之外,更与其“背景”有关。

  某种程度上,低买高卖这更像是投资模式,而非药企的发展模式。而联拓生物正是由Perceptive Advisors于2019年孵化的。

  后者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投资机构,管理资产超过70亿美元。在原本的规划中,其看中的是中国市场,因此成立联拓生物,要把欧美市场突破性疗法引入中国及亚洲主要市场,仅用2年时间便引进9款产品。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资本寒冬骤降,“淘金中国”的故事也变成了“倒爷”的生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不考虑license in的成功率,联拓生物的操作也不具有可复制性。当然,这起码为Biotech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除了卖药,药企赚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

  当初,联拓生物从MyoKardia手中拿下mavacamten权益时,或许未曾预料到,这笔交易会在三年后给自己带来何等的富贵。

  将时间拉回到2020年8月,彼时联拓生物以4000万美元首付款+1.475亿美元里程碑款的价格,从MyoKardia手中拿下了mavacamten大中华区、泰国和新加坡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

  这是一种肌球蛋白调节剂,能够抑制心肌肌球蛋白,减少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横桥的形成,从而能减少症状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过度收缩。

  事实上,近些年来药企对mavacamten一直颇为关注。早在2014年,赛诺菲便与MyoKardia达成合作共同研发mavacamten。不过,在2019年1月,因为战略原因,赛诺菲放弃了这款药物的继续研发。

  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当时不少人对这款产品的未来失去了信心,认为是因为数据不好赛诺菲才选择了退货。

  但这并未影响联拓生物对这款产品的看好,2020年8月,联拓生物拿下了这款药物的部分权益。

  从后视镜的角度来看,联拓生物的这笔交易做得极为划算。因为,就在联拓生物拿下这款药物部分权益后的两个月,百时美施贵宝便以高达1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yoKardia,看中的便是mavacamten。

  百时美施贵宝对mavacamten寄予厚望,预测其2029年的销售额将达到40亿美元。2022年4月,mavacamten成功获得FDA批准上市,用来医治NYHA评级为II-III级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患者。

  在国内,mavacamten研发进展同样顺利。今年8月,在国内开展的EXPLORER-CN 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目前,NMPA正在对mavacamten的上市申请进行优先审评。

  按理说,接下来的故事应该是mavacamten成功获批上市,联拓生物继续将这款药物推进至商业化,成功获得一款商业化药物。

  但现实总比想象的精彩,就在mavacamten距离获批上市仅一步之遥之际,联拓生物却将其权益卖给了百时美施贵宝。

  眼看mavacamten就要到收获的时候了,联拓生物却把这只下金蛋的鹅拱手让出,这又是为什么?

  对于联拓生物来说,这或许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寒冬融资窗口关闭的情况下,联拓生物账上的现金储备并不算太充裕。

  截至2023年6月30日,联拓生物的现金、现金等价物、有价证券和受限制现金总额为2.673亿美元,公司预计能继续运营延续到2025年上半年。

  但若是联拓生物自己搭建商业化平台来销售mavacamten,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

  众所周知,新药上市后的商业化推广同样需要巨大投入。根据西南证券数据,即使是销售团队成熟的全球顶尖药企,每年依旧要拿出销售额的20%~30%用于药品销售推广,biotech的销售费用率则能达到100%以上。

  在仅有一款产品问世的情况下,如此高昂的商业化投入显然会加速消耗联拓生物账上的现金,因此,自建商业化团队算不上明智之举。

  根据双方达成的交易,联拓生物将获得3.5亿美元。此外,联拓生物本需要向MyoKardia支付的1.275亿美元的剩余里程碑也不用交了。

  这意味着,刨去联拓生物当年付出的4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两年来在mavacamten上投入的8682万美元的研发费用,联拓生物还能从这一笔交易中赚到2.2亿美金左右的利润,约合人民币16亿元。这显然比自己卖药轻松、稳妥得多。

  事实上,这并非是联拓生物第一次通过转卖产品权益而获益。在2021年3月,联拓生物曾以1400万美元首付款+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获得RSV药物Sisunatovir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地区共同开发和商业化权益。2022年12月,联拓生物所拥有的Sisunatovir的权益被辉瑞看中。

  为此,辉瑞将联拓生物此前付出的2000万美元首付款退回,同时,由辉瑞负责这款药物的后续开发和商业化,而联拓生物还有资格从中获得1.35亿美元的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分成。

  事实上,这种倒卖药物权益赚钱的方式,不仅局限于联拓生物,国内还有其他药企也做过类似的交易,比如云顶新耀。

  2019年,云顶新耀从Immunomedics手中获得了TROP-2 ADC药物Trodelvy的中国、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独家权益。2年后,云顶新耀又把Trodelvy的权益,还给了Immunomedics。一买一卖之间,云顶新耀最高回报可达3.3亿美元,也就是20多亿人民币,是当年首付款和里程碑款3.6倍。

  看到云顶新耀和联拓生物的另类赚钱故事,想必不少药企也开始心动。毕竟,通过一买一卖就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的生意,看起来吸引力颇大。

  事实上,转卖药物权益看似简单,但也有着极高隐形的门槛。这门生意既考验药企的眼光,需要企业在研发早期就看到产品的潜力,同时还考验药企的临床能力。一旦对药物的潜力看走了眼,药物也不是没有可能砸在自己手里。

  事实上,药物上市后发展不及预期,最终玩脱了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2020年8月雀巢以26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Aimmune,获得了其抗花生过敏治疗产品Palforzia。当时分析师预测,2024年这款药物销售额可能达到17.5亿美元。

  但实际上这款药物的销售不及预期,2022年11月,雀巢经过战略评估后认为Palforzia使用率不足,并于2023年计提了约21亿美元的减值费用。

  2023年9月,雀巢将Palforzia出售给了Stallergenes Greer公司,虽然这一笔交易的具体金额没有公布,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鉴于Palforzia上市后的表现,这笔交易的价格大概率不会太高。

  事实上,像雀巢这样引进一款药物后,药物表现没有到达预期只能低价转卖,又或者药物都没能研发成功烂在手里才是常态。

  尤其是在当下,创新药低垂的果实被摘完的情况下,想要通过license in买到一款成功的创新药,难度更是大幅度上升。

  说到底,倒腾创新药这门生意实际上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云顶新耀和联拓生物的际遇,对于大多数创新药企来说终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尽管早有预料,但人们也不免感叹,宇宙药企曾经有多风光,未来的业绩压力就有多大。

  另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下,也为药企未来的业绩预期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止辉瑞,今年降本增效也成为了大药企的主旋律,核心业务的衰退,成为大厂刀刃向内的主要因素。

  强生整合传染病业务,武田动刀传染病业务,默克大幅度减少研发人员......跨国巨头们纷纷降本增效,延长现金流,用时间换取增长的空间。

  前不久,辉瑞宣布开启一项成本削减计划,预计明后两年节省35亿美元的开支。辉瑞大规模的裁员已经在酝酿中,目前公司全球雇员约有 83000 人。

  10月13日,辉瑞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受新冠药物影响,公司2023年全年预期收入为580亿-610亿美元,而此前预计全年收入为670亿-700亿美元,主要源于新冠业务的下滑。

  根据辉瑞的半年报:辉瑞上半年总收入310亿美元,同比降低42%,剔除新冠疫苗和Paxlovid后,营收则微增5%。

  初级保健(Primary Care):占比45.6%,业绩-72%,这部分的增长引擎为新冠相关这类的产品,以及病毒学产品

  专业护理(Specialty Care):占比28.7%,业绩增长12%,包括罕见病药物tafamidis、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罕见病与免疫药物。

  新冠产品已经也已经从畅销的前七大药物中撤出,仅有抗凝血药物Eliquis(阿哌沙班)、Vyndaqel family、Xeljanz(枸橼酸托法替布)及Xtandi(恩杂鲁胺)还保持增长,其他的药物业绩慢慢的开始下滑。

  曾经的千亿美元营收已经是“昙花一现”,对于辉瑞而言是如何寻找更多的新产品弥补新冠业务下滑后的巨大缺口,由此降本增效已经是必然。

  今年年初,辉瑞就慢慢的开始将神经学和心脏病学的大部分早期罕见病管线,以及部分的新型基因疗法外部化。公司还计划出售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基因疗法制备工厂,美国圣地亚哥的研发中心也被裁员196人。

  辉瑞公司将在年底开始在商业市场上销售其新冠抗病毒药物Paxlovid,由以往的政府支付转变为个人购买。

  美国政府采购的Paxlovid 大约530美元一个疗程,如今辉瑞面向个人销售的五天疗程价格为1390美元。

  尽管辉瑞想把价格找补回来,但随着新冠影响力的降低,新冠产品还将面临着更大的业绩滑坡。

  同样因为获得“新冠红利”的两家mRNA疫苗企业BioNtech和Moderna也受到了影响。

  BioNtech称,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可能因与辉瑞合作的新冠病毒疫苗Comirnaty发生最高约9亿美元的减计和其他费用。

  此前Moderna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22.06亿美元;其中Q2季度收入3.44亿美元,净亏损14亿美元。

  短暂的新冠红利消退,无论是宇宙大厂还是Biotech新贵都需要找到新故事。

  今年7月,渤健也发布了一项名为“Fit for Growth”的削减计划,包括裁员1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1%)。

  预计到 2025 年渤健将节省约10亿美元的运营费用,约3亿美元将再投资于产品发布和研发项目,净节省 7 亿美元。

  就在宣布收购的三天前,渤健发布2023半年报:营收49.19亿美元,同比-4%,净利润下滑23%。

  节省成本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核心业务的衰退。多发性硬化症(MS)产品收入仍为其收入支柱,然而近年来并未止住下滑态势。

  另外,渤健的多发性硬化症(MS) 药物Tecfidera正面临仿制药进入市场的局面。欧盟将该药物的市场保护延长至 2025 年 2 月。

  多发性硬化症领域的竞争也更激烈,随着罗氏、默克、赛诺菲和诺华都在 III 期试验中,竞争只会加剧,以批准新的 BTK 抑制剂用于多发性硬化症。

  7月6日,公司非常关注的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新药 Leqembi(原名Lecanemab)获美国FDA正式批准。但由于商业化费用超过初始收入,今年产品将继续出现负值。

  考虑到礼来的阿尔茨海默药物Donanemab预计将在年底得到FDA的上市申请反馈,Leqembi也将在商业化道路上迎来强劲对手。

  在削减公告中,渤健指出自身存在着运营费用过高、对遗留产品过度投资、管理高度集中等问题,并希望在该计划实施后,能够以价值为导向做出产品决策,提升新产品竞争力。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着重关注研发中的高价值项目,为罕见病、免疫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机会。

  为了应对当下全球药物创新环境的变化,多家公司也开始刀刃向内,开启了新一轮的调整与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辉瑞、BMS、诺华、罗氏、默沙东、GSK、武田、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等大药企合计砍掉了超50个管线项目,涉及ADC、CGT疗法、新冠药物、小核酸、疫苗和GLP-1等各个方面。

  今年1月,默克雪兰诺(默克集团处方药业务部门)将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比勒里卡的美国研发中心实行裁员,裁员规模为133人,约占其该研发中心的26%,美国分部的11%。

  今年强生进行了业务重组,除开剥离消费者业务外,将杨森制药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并与与强生医疗科技整合至强生名下。

  今年上半年,强生的新冠疫苗收入下滑了近50%,传染病部门也因此成为杨森制药收入下滑最多的板块,因此杨森制药计划关闭位于荷兰莱顿的传染病和疫苗部门。

  10月23日,强生公司宣布,强生全球执行副总裁、强生医疗科技全球主席Ashley McEvoy卸任,此前传闻传出该部分将裁员1000人。

  收购夏尔后,罕见病成为了武田的核心业务,但今年4月,武田选择从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基因疗法和罕见血液学领域的早期研发工作中撤出,相关部分员工被裁员。

  在降本增效的另一头,却是大药企们对于未来的焦虑。业务缩减的跨国药企们,都选择削减当下的支出买出一个未来。

  例如辉瑞耗费430亿美元收购Seagen以补充肿瘤学管线,渤健一边裁员的同时, 溢价59%耗费73亿美元收购Reata,耗费手头现金及借款。

  BioNtech也频繁向中国“进货”,进入ADC领域先后与映恩生物、道尔生物、宜联生物达成合作。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清单出台后,覆盖糖尿病、心血管病、心力衰竭、血液肿瘤多个领域,也在损害企业未来的业绩期望。

  阿斯利康、诺华、BMS等药企均无奈到场谈判,打破了政府不能和药企谈判的惯例。

  由此巨头们加快了补充产品与管线的进度,由于内部研发效率的低下,慢慢的开始转变从外部收购的方式。

  Stifel 的统计显示, “与过去十年相比,我们预计 2023 年将成为典型的并购年” (2014-2023)

  大厂们因为此前家底颇丰,还能以时间换取空间,但对于小型Biotech而言,最要紧的还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