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news and information


米乐体育app下载安卓:翟志刚完成太空行走 我国首次空间出舱取得成功

2024-05-04 03:59:51 | 来源:M6米乐官网 作者:m6米乐官网下载

  翟志刚在太空中回收固体润滑材料,并将它交给轨道舱内的刘伯明。

  新华社神七快讯:刘伯明上身出舱。翟志刚正在挥动五星红旗。

  新华社神七快讯:翟志刚身穿的白色航天服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

  新华社神七快讯:翟志刚身穿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是我国研制的,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

  新华社神七快讯: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了。

  新华社神七快讯:翟志刚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

  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手致意。新华社发(电视截图)

   新华社神七快讯:翟志刚面向摄像机挥手致意。

  新华社神七快讯:翟志刚出舱顺利,上半身已出现在舱外。

  新华社神七快讯:翟志刚正在以头先脚后的方式进入太空。

  新华社神七快讯:翟志刚开始出舱进入太空。

   新华社神七快讯:舱外航天服转为自主状态,开始自主供电、供气。

   新华社神七快讯: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飞船,神舟七号飞船目前飞行在南大西洋上空。

   新华社神七快讯:目前,轨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

  新华社神七快讯: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时可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

  新华社神七快讯:轨道舱第一次泄压完毕,舱内气压由1个标准大气压降至70千帕。

   新华社神七快讯: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14时作出的空间环境预报显示,当前空间环境平静,飞船在轨运行和航天员是安全的。

   新华社神七快讯:神七轨道舱正在进行第一次泄压。

   新华社神七快讯:航天员请示:轨道舱是不是能够开始泄压。指控中心批准。

   新华社神七快讯:航天员检查航天服气密性,检查结果合格。

   新华社神七快讯: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完毕。

   新华社神七快讯:航天员开始穿舱外航天服。

   新华社神七快讯:刘伯明在轨道舱内穿“海鹰”舱外航天服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活动。景海鹏值守返回舱。

  新华社神七快讯:神七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

  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确认舱门检漏情况(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当日中午,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开始。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新华社神七快讯:神七返回舱舱门关闭,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开始。

   新华社神七快讯:神七航天员出舱准备开始。

  9月26日23时35分14秒,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在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内试穿舱外航天服,进行适应性训练(拍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孙彦新、徐壮志)“我国未来空间站上将有专门的气闸舱,而神七验证的气闸舱有关技术将在空间站上应用。”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2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

  张柏楠说,我国的空间站研制工作已经启动,用于出舱活动的气闸舱是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获得成功,验证了气闸舱的有关技术,其中舱内气压的泄、复压技术,出舱舱门技术,舱外航天服技术保障技术,图像和通信技术等可完全在空间站上沿用。

  张柏楠介绍,神舟七号的气闸舱是一舱两用,兼有生活和气闸功能。空间站上的气闸舱将是专用的,因而除沿用技术外,还有必要进行大量创新。

  空间站的专用气闸舱将采用气体回收重复利用技术,把氧气带到太空花费了不小的发射成本。张柏楠说:“如果每次出舱前都要泄掉大量气体太可惜了,新气闸舱将把气体回收,复压后重新注入舱内。”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田兆运、孙彦新)记者27日10时47分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了解到,地面对航天员进行第3次医学检查确认表明,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的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正常。截至目前,神舟七号飞船已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26圈,飞行37小时,目前飞船工作正常。

  27日早晨,3名航天员进食了太空早餐,互相协助进行了第3次医学检查。这是航天员们在太空的第4次进餐。由于任务安排非常繁重,他们只能利用工作的短暂间歇吃饭。

  随后,翟志刚、刘伯明回到轨道舱,开始做空间出舱活动准备工作。期间,他们要将轨道舱中影响泄压的物品转移到返回舱,检查与设置轨道舱相应设备状态,打开出舱保障控制台、脐带处理器,为舱外航天服加电等。景海鹏协助翟志刚共同完成出舱保障控制台飞行校时。

  稍后,翟志刚、刘伯明将进行出舱准备及过闸,准备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新华社西安9月27日电(记者陈辉、黎云)神七航天员出舱时会影响飞船在轨飞行姿态,地面测控中心将在航天员出舱后,发出指令对飞船的飞行姿态进行调整。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主任李权介绍,从物理学上来说,航天员出舱与舱体分离时,必然对舱体有一个反作用力,会对飞船带来一定的扰动。航天员暂时脱离飞船,舱体的总质量也会下降,同样也会影响飞船的在轨姿态。在神舟六号进入太空后,航天员曾有意识地加大动作幅度,多次在轨道舱和回收舱之间穿行,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飞行姿态的影响,为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提供参考数据。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航天员出舱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力学方面的分析研究,并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方案。因为神七飞行任务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行走,所以这样的飞船姿态调整也是第一次。

  李权说,航天员出舱时,各地面测控站将对飞船进行连续全时测控,并向飞船发出调整指令,修正飞船飞行姿态。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李筱梅、田兆运)在神舟七号飞船任务中,航天员出舱时所穿的舱外航天服内部有一套专门的控制系统软件,这套软件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是否顺利。在神舟七号飞船升空前,这套软件接受并通过了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的专门测试。

  据了解,航天员如要在太空环境中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并保证自身安全,舱外航天服的保障至关重要,而舱外航天服控制系统软件则被视为舱外航天服的灵魂。舱外航天服控制系统软件能够将采集的航天员生理信息和航天服内部环境参数,直观地显示给航天员供其分析判断。当采集信息出现异常时,还可发出声光报警等提示,及时提醒航天员采取正确处理解决措施。它的正常运行,是保障舱外航天服顺利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舱外航天服控制系统软件处理流程很复杂,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每一个测试对象的功能、性能、接口、可靠性、强度、安全性、易恢复性等方面做了充分测试,有效地消除了各种潜在隐患,为航天员出舱活动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孙彦新、徐壮志、白瑞雪)浩瀚太空豁然在眼前拉开——

  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之中。

  北京时间9月27日16时34分,在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神舟七号接到开舱指令,中国航天员开始了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

  这一刻,全中国的目光都锁定在距地面343公里高度的神舟七号——通过架设在飞船船舱外的摄像机,人类能清晰地看到翟志刚迈入太空的这历史性一步。

  16时35分12秒,舱门开启。神舟,开始对太空敞开了她的胸怀。

  把红色的安全系绳挂钩挂在飞船舱外的出舱扶手上之后,翟志刚上半身露出飞船,并向摄像机挥手致意。

  “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达成目标!”

  然后,他把两个安全系绳的挂钩全部改挂到右侧的扶手上,全身飘出了飞船——此时,飞船正处于祖国上空。

  作为世界上第354个出舱行走的航天员,在人类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的次年出生的翟志刚,比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晚来了43年。

  43年一瞬过。今天,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史性一大步——中国从此变成全球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具有防强光功能的航天服面窗上,映出的是一个蔚蓝色星球的美丽影像——地球。

  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的屏幕上看,这个人类共有的家园,似乎就悬在翟志刚的头顶上,伸手可触。

  在轨道舱内协助出舱的02号航天员刘伯明露出身来,递给翟志刚一面五星红旗。

  翟志刚在太空中向着镜头挥舞五星红旗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内,掌声、欢呼声久久不绝。

  “这是由各大系统上百名科学技术人员每人一针亲手绣制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正是成千上万航天人数十年不懈的努力,托举着翟志刚飞上太空,并第一次打开神舟飞船,进入太空。

  属马的翟志刚,以每秒7.8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

  高纯净的真空,高达数百摄氏度的温差,以及迥异于地球的微重力环境,让人类最起码的生存变成绝无可能。

  翟志刚身着的这套航天服被命名为“飞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在翟志刚起飞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同一纬度的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画上蹁跹起舞的飞天,寄托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即使在飞天梦想成真之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依然浓烈。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奥运圣火正是以“飞天”的方式点燃。

  与壁画上曼妙的飞天相比,身着“飞天”在太空中漫步的翟志刚无疑显得笨重许多。但在航天服研制者刘向阳的眼中,二者同样美妙。

  “‘飞天’就是一个微型飞船。”刘向阳说,这套中国研制的航天服不仅仅可以防止辐射、微流星和空间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还能持续4个小时之后提供适宜的气体成分、温湿度和压力环境。

  太空中的翟志刚,与其说是“行走”,不如说是在“飘移”——用两只手交替抓着飞船舱外的扶手,支持身体缓缓移动。

  翟志刚“游”到安装在飞船轨道舱壁的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旁,取下装置,用右手交给轨道舱内等候的另一位航天员刘伯明。

  似乎有些不太适应太空环境,翟志刚在传递时,身体明显向左歪倒——但他很快在刘伯明的帮助下调整了过来。

  翟志刚和刘伯明同是黑龙江人,同为42岁,同一天当上飞行员,同时在飞行学校学习,同一天结婚,同批成为中国人民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尽管他们能以无线、有线等多种方式实时通话,但更多时候,他们只需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就可完成默契的配合。

  完成取回试验材料这项最主要的任务后,翟志刚的左腿与白色电脐带发生了缠绕。从大屏幕上看,翟志刚冷静地调整双腿位置,缓缓摆脱了缠绕。

  转身、飘移、再转身、再飘移……这个舞场上的交谊舞高手,第一次开始了他的、也是中华民族在太空的浪漫舞步。

  安装在飞船舱壁上的两个摄像头,从不同的角度将这一切收入“眼”里,并通过国内外的多个测控站和行驶在大洋上的各艘远望测量船,将这一美妙的画面传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厅里,等同志与科学技术人员一起凝目注视;

  黑龙江、山西,3位航天员的家乡,父老乡亲们围在电视机前屏息牵心;

  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前,在亿万台网络终端前,无数华夏儿女的目光同时被翟志刚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而牵动……

  蔚蓝色的地球缓缓旋转。此刻,翟志刚眼前的地球大陆,是他的祖国,一个最早产生了飞天梦想的土地,一个最早进行过飞天实践的民族,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现代化国度。

  翟志刚,你可曾看到在祖国的大地上,金色的秋天正在由北向南延展?

  5年前的金秋,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舱内看到这一幕时说,“我爱我们美丽的家。”3年前的又一个金秋,第二批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说,“每次飞临祖国上空,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往下看,那里有亲人,有我们的根。”

  今天,当翟志刚面对这一切时,已没有了飞船船舱的阻隔,他只需张开臂膀,祖国就可以被拥进怀中……

  “神舟七号准备返回轨道舱。”时间缓缓流淌,不知不觉,已到了翟志刚“回船”的时间了。

  透过飞船的太阳余晖,给地球套上了一圈炫目的光环,给神舟镀上了一层灿烂金色。

  此时,飞船刚刚飞过她的起飞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上空。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公里。

  在此后与地面的通话中,翟志刚说,“太空漫步的感觉很好,真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樊永强、田兆运)27日下午,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出舱行走,中国人第一次把足迹印在茫茫太空。

  地面对航天员进行的医学检查确认表明,3名航天员的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正常。

  13时许,神七返回舱舱门关闭,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开始。

  14时,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作出最新预报。结果显示,当前空间环境平静,飞船在轨运行和航天员出舱是安全的。

  14时许,神七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刘伯明在轨道舱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景海鹏值守返回舱。

  随后,两名航天员开始穿着舱外航天服并检查航天服气密性。与26日的试穿相比,这次用了更短的时间。

  15时40分,指控中心批准轨道舱开始泄压。两位航天员打开轨道舱泄压阀,启动舱外服加压系统,并开始吸氧排氮。

  16时34分,地面下达出舱指令。翟志刚“浮”到轨道舱舱门附近,伸手转动舱门手柄。深邃的太空,在中国人面前豁然敞开。

  16时41分,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头先脚后飘出母船,开始沿着轨道舱壁活动。

  翟志刚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专注地观看翟志刚的每一个动作,并和大家一起鼓掌为他加油鼓劲。

  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翟志刚抓住出舱扶手,缓缓转身。接过同伴刘伯明递上来的一面五星红旗,翟志刚徐徐挥动。这面国旗,由参加神七任务的上百名科研人员一起绣成。

  刘伯明第二次探出舱门时,翟志刚取下安装在舱壁上的科学试验样品,顺利交回舱内。

  快要返回飞船时,粗粗的电脐带缠在了翟志刚两腿之间。他用力固定住身体,两腿轻轻踢动,顺利绕过电脐带,没有和飞船发生撞击。

  在刘伯明协助翟志刚出舱的同时,景海鹏留在返回舱里值守。

  在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中,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随后,航天员开始做舱门检漏、轨道舱升压。确认安全后,航天员脱下了舱外航天服。

  19时24分,神舟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这是我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伴飞小卫星释放后,以缓慢速度逐渐离开飞船,并对飞船进行摄像和照相。之后,存储图片通过测控网传回地面。从卫星释放到实现伴飞,预计在10天内完成。

  专家表示,这次试验的成功将为大型航天器的在轨故障诊断和安全保障奠定基础。

  22时许,记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3名航天员神情自若,正在轻松聊天……

  截至22时,神舟飞船进入第33圈飞行,总里程超过130万公里。